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视频
搜索

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热门

活动

直播
资源中心

科普专栏


详细内容

“补钙”后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大幅提升光解水制氢效率

时间:2025-10-10     作者:陆成宽【转载】   来自:科技日报

利用太阳能高效分解水制氢迎来新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通过给一种名为聚三嗪酰亚胺(PTI)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补钙”,成功优化了其生长过程,使其内部的光生电荷更容易分开,并且各行其道,大幅提升了光解水制氢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供图


PTI是一种以碳、氮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结构适合光催化等优点,在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太阳能制氢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然而,它的实际效率一直不高,主要是因为其在光照下产生的正负电荷,也就是电子和空穴,很容易被“绑定”在一起形成“激子”,并最终重新“拥抱”在一起而消失,无法有效参与制氢和制氧反应。

“这就像在一个小房间里同时洗衣和晾衣,两件事互相干扰,效果自然不佳。问题的根源在于PTI材料本身的结构缺乏内在驱动力,难以将这对被‘绑定’的电荷分开。”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解释。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叫作“晶格工程”的策略,调整了PTI的生长“配方”,将原有的氯化锂/氯化钾混合熔盐,更换为氯化锂/氯化钙混合熔盐,使PTI在生长过程中引入钙元素,最终制备出 一种钙掺杂PTI六棱纳米盘。这就是所谓的“补钙”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补钙”后新材料中电子与空穴之间的束缚力显著降低,其结合能从原来的48.2 meV(毫电子伏特)大幅降至15.4 meV。“这个值已低于室温下的热扰动能,意味着激子可以自动‘解散’,形成自由移动的电荷。我们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直观地捕捉到了这一快速解离过程。”刘岗说。

值得一提的是,解离后的电子和空穴能够沿着不同路径移动,如同行驶在规划好的“单行道”上,实现了制氢与制氧反应在空间上的分离,有效避免了互相干扰和副反应。

“得益于这一改进,新材料在光解纯水制氢中的初始活性比原来提高了3.4倍。”刘岗说,这项研究不仅为PTI材料的优化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其他聚合物半导体在光能转换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思路。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