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12日,记者从西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核素分离与核环境安全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协同配位—还原界面一体化电极新材料,实现了从海水中电化学提取黑色二氧化铀产物,为全球铀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光伏耦合能源自持式流动型电化学海水提铀装置海试图。受访者供图在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的当下,核能作为高效、低碳能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陆地铀资源的稀缺长期以来阻碍着核能产业的稳健前行。电化学海水提铀技术被视为弥补铀资源空缺的可行方案,目前电化学海水提铀一直受到杂质共沉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团队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高度的并行性以及与阵列规模无关的常数时间消耗,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了多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该方法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期刊作为研究亮点专门报道。实验装置示意图。中国科大供图中性原子体
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将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改造作物花型,使其便于机器人操作的同时,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吉儿”。这项突破解决了杂交育种的难题,可显著降低育种成本、缩短育种周期、提升育种效率。相关研究成果11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种子是农业革命的源头,育种技术革新和品种升级换代是驱动绿色革命的关键引擎。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操说:“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精准创制柱头外露型雄
11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苑克鑫教授团队全球首创的生物组织透明化处理方法登上国际期刊《细胞》杂志。该方法能将不透明的生物组织转变为“玻璃态”,便于显微镜等设备对组织内部进行高保真三维成像。据介绍,生物组织的三维结构承载着丰富的生物信息,但由于其不透明,研究人员通过二维切片获取组织内部信息,即将样本切成几十甚至上百层,再逐张拼接还原。“这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因物理切割造成组织变形或结构断裂,导致空间信息缺失和误判。”苑克鑫说,但现有透明化技术使用化学方法处理后,会导致组织出现明显皱缩或泡发,无法
部分研究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然·医学》《自然·医学》杂志11日公布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名为ELI-002 2P的非个体化、量产、即用型含肽疫苗,有助于延长部分胰腺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无复发生存期。已知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复发率即使在手术和化疗后也很高,尤其是当体内残存微量癌细胞时。癌症疫苗的设计旨在刺激免疫细胞T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和杀死癌细胞,并能个体化地靶向患者的肿瘤蛋白。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KRAS基因常携带突变,该基因在癌症生长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是癌症疫苗
在高浓度钪作用下,BaSnO₃ 和 BaTiO₃ 中质子传输通道的形成。图片来源:九州大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高效率和长寿命而备受关注,但其运行温度通常高达700—800℃,需使用昂贵的耐高温材料,这制约了其广泛应用。据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报道,日本九州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可在300℃中温条件下高效运行的新型SOFC,有望推动低成本、低温SOFC的开发,并可大幅加快其商业化进程。SOFC采用陶瓷作为电解质,运行温度高,适合固定式发电。如果将陶瓷电解质的运行温度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也能降低。研究发现,电解质由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