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美国耶鲁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创建了一种新型基因组重新编码生物体(GRO),并命名为“赭石”(Ochre),实现了对生物体遗传密码的重写。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不仅促进了人类对遗传密码可塑性的理解,也为未来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重新编码基因组示意图。科学家将3种终止密码子简化为一种非退化性TAA密码子,原来的TGA和TAG密码子被重新分配了功能,用于编码非标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被加入到合成蛋白质中,并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片来源:美国耶鲁大学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成功将DNA或RNA中的冗余密码子压
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与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的科学家首次证实,使用原子阵列即可实现负折射,而无须依赖人工制造的“超材料”。这一发现为开发超透镜和新型隐形设备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于12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科学家一直试图以似乎违反自然规律的方式控制光线。图片来源:兰卡斯特大学当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出现折射现象。负折射指光束在界面处的折射方向与正常折射方向相反。这一现象备受科学家关注,因为其有可能彻底颠覆光学领域,带来突破性应用。例如,科学家可以基
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启动“投资AI”(InvestAI)倡议,拟调动2000亿欧元用于AI领域的投资。这一计划包括设立一项新的200亿欧元的欧洲基金,专门用于建设AI超级工厂,以训练高度复杂的大规模AI模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发表演讲。图片来源:欧委会官网视频“AI将改善我们的医疗保健,推动我们的研究与创新,并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我们希望AI成为促进社会福祉和经济增长的力量。”冯德莱恩在峰会上表示,“我们希望欧洲成为AI领
2月13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生态学院教授储诚进团队研究显示,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具有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促进全球元素循环、物质降解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生态系统中。它们通过土壤扰动产生蚁丘、泥被或蚯蚓粪等独特生物构造,在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多种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白蚁、蚂蚁和蚯蚓类群产生的生物构造示意图。中山大
这一发现或改写鸟类教科书。《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通过研究政和八闽鸟,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就已出现。这一发现将现代鸟类的关键特征——尾综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2000万年。恐龙演化成鸟类,无疑是生命演化历史中最震撼的一幕。理论上,鸟类多样性的增加最早发生在侏罗纪,可现实中耳熟能详的化石只有德国发现的始祖鸟。然而,始祖鸟的分类位置近期受到质疑,部分研究认为始祖鸟属于恐爪龙类,而非鸟类。此外,其他疑似的侏罗纪鸟类也争议不断。
手机、电脑、电动车……如今,许多“以电为生”的机器,成为我们生活、办公、出行等的必需品。锂电池是这些机器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这个听起来有点科幻的想法被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高悦团队,通过将人工智能(AI)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出从未被报道的锂载体分子。该载体分子就像药物一样,可以通过“打一针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