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力量训练或可令你的生物年龄比实际年龄小近8岁。英国《每日邮报》8日引述刊载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的文章报道,这项研究由美国杨伯翰大学运动科学教授拉里·塔克牵头。先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证明力量训练与人体骨骼和肌肉健康程度有关,这次研究人员关注的是更细微的部分:力量训练与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关系。2021年4月27日,一名女子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倒影池附近跑步。新华社记者刘杰摄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作用类似于鞋带两头防止磨损的“保护帽”。随着细胞不断分裂和老化,端粒会慢
6日,祖国大地迎来大雪节气。而在遥远的南极,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队员们已经在站上坚守一年,度过了整个冬天。在他们归途将启之际,记者跟随队员,体验他们一天的日常工作,感受南极的“十二时辰”。5时:越冬楼厨房5日清晨5时,张江杰从睡梦中醒来。简单洗漱后他来到厨房,开始一天的工作。煮鸡蛋,炸鸡块,包包子……有条不紊地备好饭食,早餐7点准时开饭。坐在一旁看着队员们陆陆续续来到餐厅,张江杰心里盘算着中午的菜式,准备9点继续备餐。大厨张江杰在为越冬队员们做饭(1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中山站位于南
12月8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棉花遗传改良团队金双侠教授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日前在《基因组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这项研究展示了来自5个亚型的7个Cas13同源物的完整编辑谱系,全面评估了这些编辑工具的效率,特征以及脱靶效应。利用7种CRISPR/Cas13实现内源mRNA的靶向降解及外源病毒的靶向干扰,创制一系列弱突变体及抗性种质资源。作为RNA特异性靶向工具,CRISPR/Cas13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方法,这种精度对于揭示多种类型RN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如发育、应激反应等至关重要,这为植物功能研
科技日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3日《自然·通讯》杂志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到2027年夏天,北极或将出现有记录以来首次所有海冰几乎都融化的情况。北极海冰正以每年超过12%的速度消失。而当北冰洋海冰面积少于100万平方公里时,即可视为北冰洋无冰。团队此次用300多个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估算发现,北冰洋最早的无冰日可能在未来3年内出现。团队发现,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融化200万平方公里或更多的海冰。异常温暖的秋季首先会让海冰融化,随后是温暖的北极冬季和春季,阻碍海冰形成。当北极连续三年
从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至今,神舟十九号乘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已经度过了一个月紧张而有序的在轨生活。上周他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画中画 清空果蝇培养盒、更换气体净化组件等 ● 在“空间亚磁果蝇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实验”研究方面,乘组完成了生命生态实验柜内果蝇培养盒清空、气体净化组件更换等操作。 ●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干细胞3D生长及组织构建研究”方面,完成细胞实验样品采集和存储处置,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空间环境下干细胞3D组织应用及其空间药物筛选打下坚实基
北京时间12月4日0时15分左右,一颗明亮的火流星如期而至,来自太空的小行星2024 XA1在西伯利亚上空进入大气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金山天文台)利用多台望远镜开展预警观测,最终捕捉到撞击前42分钟的图像。这是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也是2024年第4次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据了解,这颗小行星直径介于0.75米至1米之间,最早由亚利桑那大学博克2.3米望远镜于2024/12/03 05:55:16 UTC(世界时)发现。在这次事件中,我国处于监测的关键地理位置。星历表显示,我国天黑后就可以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后随观测。紫金山天文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