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据最新一期《光学》杂志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直接在芯片上将玻璃片折叠成微观三维结构,他们称之为“光子折纸”。这一技术有望制造出微小而复杂的光学器件,用于数据处理、传感和实验物理研究。团队利用新技术折叠玻璃棒(a),制作光学谐振器(b)以实现螺旋弯曲(c),还能制作带有抛物面反射器的“桌子”(下排中间)。图片来源:特拉维夫大学现有的3D打印机制成的三维结构比较粗糙,光学性能不足,无法满足高性能需求。此次,团队受到松果鳞片向外弯曲以释放种子的启发,利用激光诱导的方式,触发超薄
借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美国西南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对太阳大气中磁重联现象的直接观测,证实了70年前提出的磁重联理论模型。这一成果为提升人类对太阳风暴等事件的预测能力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新研究证实了几十年前关于太阳磁重联的理论模型。图片来源:ESA/NASA磁重联指等离子体中磁力线断裂并重新连接、释放出巨大磁能的过程。在太阳上,磁重联会引发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空间天气现象。准确模拟太阳磁重联有助科学家预测日冕物质抛射等可能影响卫星、通信系统
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研究团队提供的论文中示意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建行率领的研究团队,将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到一名脑死亡者体内,模拟临床常见的单肺移植手术。该供体猪经过6处基因编辑,以降低其器官移植到人体后的免疫风险。手术后,呼吸、血液、影像等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长达9天,其间未发
你见过很有未来感的出行神器吗?现在,有一款正在进行最后适航审定的纯电动飞机,预计明年投入商业运营,据说,它的运行成本和我们平常打出租车也差不了多少。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架飞机造型有些奇特,它不仅有固定翼,还有六个旋翼,特别是后边的4个旋翼还可以90°旋转,起飞时转向上面,可以实现垂直起降。飞行过程中,它们会转向前方,增加动力、提升飞行速度。它的时速可以达到320公里,续航里程约200公里。特别适合30至150公里的短途出行和旅游观光应用场景。这个飞机不仅是纯电型号,它的充电口还和电动汽车的保持统一,汽车充电
8月24日,记者在黑龙江省鹤岗市召开的“加快推进中国优势矿产建成战略新兴产业会议”上获悉,中国五矿王炯辉科研团队连续攻克高端天然石墨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及装备难题,成功实现核级石墨、超高纯石墨、高性能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氧化石墨、无硫可膨胀石墨等高端石墨产品规模化生产,破解了我国天然石墨高端关键材料自主可控难题,为我国石墨产业从“资源大国”向“材料强国”提档升级按下“加速键”。长期以来,我国石墨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发展水平,先进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被国外垄断,“卡脖子”风险突出,难以满足国内关键领域供应需
2025年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携带23项科学实验物资上行中国空间站,开展在轨实验。1个多月来,各项实验进展顺利,三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已完成全部在轨实验。8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包含骨骼肌前体细胞、肝细胞、脑类器官芯片等实验样品的三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已成功实现自动培养、在轨给药、显微成像及样品固定等系列操作。目前,实验在航天员协助下完成了在轨取样、样品存储等工作,样品处于在轨低温存储状态。实验样品将于今年下半年随载人飞船返回地面,开展后续研究。最新在轨实验发现,在空间微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