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7月9日,记者从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璇玑”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以6018米完钻井深和158℃井温、单趟进尺2038.00米,在中国某海域圆满完成作业,刷新“璇玑”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作业深度与温度双项纪录。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旋转导向技术正式跨入超深井作业领域。为了攻克超深井钻井面临的超深高温高压、地质层位复杂、强震动等难题,“璇玑”技术团队首创高动态状态最优估计处理算法,研发出全球首套融合垂直钻井功能的旋转导向仪,实现地质目标“导得准”;首创斜向正交阵列天线测井方法,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徐铜文、特任教授汪耀明和教授李震宇团队联合攻关,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高效解离,发现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氘离子迁移速率反超氢离子的现象。该研究颠覆了长期以来“重水解离速率比水慢”的传统认知,并成功开发出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的新技术。研究成果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氘代酸和氘代碱是合成氘代药物、进行氢/氘交换反应的关键原料,同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寿命提升具有重要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当前氘代酸碱的生产普遍存在工
一个经过手术视频训练的智能机器人,在没有人工协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一例耗时的胆囊切除手术。这是该机器人首次在患者模型上进行操作,其表现十分沉稳,甚至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常见的突发状况下,也展现出了与熟练人类外科医生相当的专业能力。9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报道了这项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导的手术,其被视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因为机器人首次同时具备了机械系统的高精度和类似人类的适应性与理解力。机器人的手术臂。图片来源: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疗机器人专家阿克塞尔·克里格表示:“这一进步标志着它
7月初,世界首份月球镁环矿物学“检测报告”在山东大学发布。这项成果基于我国嫦娥六号任务返回的月壤样品,揭示了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PA)盆地中富镁辉石环(即“镁环”)区域的真实成分,填补了人类对月球背面SPA盆地深部岩石类型及成因认知的空白。上述成果刊登在《自然》旗下《通讯·地球与环境》上。嫦娥六号月壤的演化过程示意图。受访者供图为月球深部物质做“X光扫描”该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行星科学团队成员曹海军博士向记者表示,此次通过嫦娥六号实地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科研人员首次获得了这一区域的“地面真值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其中,4项成果当天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福元表示,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被《自然》选为封面,既说明研究工作揭示了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演化历史,也说明嫦娥六号样品的返回和研究创造了月球探测的历史。取得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嫦娥五号样品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嫦娥六
英国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联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太空冰”,其内部暗藏纳米级结晶,而并非此前认为的那样是像液态水一样完全无序的物质。这一发现颠覆了科学界对“太空冰”的认知,或将对诸多研究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B》。低密度无定形冰结构中有许多微小晶粒(白)隐藏在非晶材料(蓝)内(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英国剑桥大学彗星、冰卫星乃至星际尘埃云里的“太空冰”,与地球上的冰截然不同。过去半个世纪,科学界始终认为,这些“太空冰”因低温冻结而无法形成晶体结构。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