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一款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认证,其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内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创下同类设备的世界纪录。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表示,新研制出的串联电池兼具轻薄、柔韧等特性,未来可直接集成于无人机、智能织物、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装备,为其提供清洁能源。这项突破的核心在于,团队创新研发的窄带隙有机吸收器。该装置犹如一个精密的“光子捕手”,能高效捕获近红外光区的光子,成功解决了长期制约薄膜串联太
在我们成长的漫漫旅程中,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妙设计。从婴儿时期到成年,骨骼数量的变化就是一个令人好奇又充满奥秘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随着身体的长大,骨头数量应该越来越多才对,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骨骼的世界,揭开这一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面纱。骨骼的“融合之旅”婴儿出生时,骨骼数量大约有 300 块左右,比成年人的 206 块多出许多。这多出来的骨头并非多余,而是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婴儿的骨骼大多由软骨组成,这种结构使得他们在出生时能够顺利通过狭窄的产道。随
一直以来,中医、西医对生命认知的理念和方法均自成体系。但随着各类生命数据的聚集、人工智能(AI)分析技术的加持,中医、西医的研究范式正在趋同。“多种组学技术获取的信息已经在连接中医和西医了。”在日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新时代医学研究范式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德培表示,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2012年以来刊登的论文,反映出西方学者医学研究思维不断从微观向系统性、宏观化转变。“西医的分子解析为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医的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方案为复杂疾病治疗提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但大多数塑料不易分解,导致废弃塑料难处理难回收,长期滞留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环境治理难题。我国科学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给混合废塑料“做体检”,以识别塑料内部关键化学结构,从而为其“定制”催化转化方案,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这为塑料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这一研究成果25日晚在《自然》杂志发表。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各行业。生活中的塑料垃圾往往是五花八门混杂在一起,较难回收处理。除了少量废塑料可通过人工单独分拣
运动是公认经济有效的抗衰方法,但科学界至今都没搞清楚其深层机制。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联合多个团队在《细胞》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运动抗衰的重要进展,首次系统揭示了人体对单次运动和长期规律运动的不同反应,并找到了一个关键的“运动模拟分子”——甜菜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为探究运动抗衰的普遍规律,研究团队从2019年起同时研究运动对小鼠和人的影响。2023年,他们取得关键进展,系统揭示了运动如何通过调节节律因子、促进血管再生和抑制全身炎症,重塑小鼠多个器官的功能,从而延缓衰老。这为理解运动对
记者25日从三峡集团获悉,近日,三峡集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突破长鳍吻鮈全人工繁殖技术难题,获得子二代鱼苗1万余尾,标志着我国找到了不依赖稀有野生亲鱼就能把长鳍吻鮈长期保存下来的有效途径。图为子二代长鳍吻鮈苗种长鳍吻鮈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栖息于江河底层,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长鳍吻鮈存在应激性强、性腺发育迟缓、易感染小瓜虫等特性,鱼苗成活率低,苗种培育难度大,长鳍吻鮈的物种保护工作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2009年起,三峡集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