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丹尼索瓦人到底长什么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基于古蛋白和古DNA分析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与河北地质大学季强团队合作,对一块在哈尔滨发现、距今至少14.6万年的近乎完整古人类头骨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哈尔滨古人类是丹尼索瓦人,且线粒体属于已知早期丹尼索瓦人支系,并破解了丹尼索瓦人的长相之谜。两项成果18日分别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近乎完整头骨牙结石中的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的演化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供图丹尼索瓦人是一支神秘的早期智人,因发现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东南大学教授林承棋、罗卓娟、谢芃领衔多家科研机构在全球首次构建单细胞精度三维数字胚胎,并在其中发现中内胚层器官的原基决定区,“破译”心脏发育密码。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哺乳动物心脏早期发育机制的理论空白,也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及再生医学发展提供关键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18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早期胚胎的细胞团里,藏着心脏、肺、肝脏等器官形成的关键细胞。”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林承棋介绍,哺乳类动物的胚胎经过原肠运动后,形成外、中、内3个胚层。经
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开展了迄今最全面的光学原子钟(以下简称“光钟”)协调比对实验。他们在6个国家同步运行多台光钟及其连接链路,跨越数千公里,迈出了更精确定义“秒”这一基本时间单位,建立全球光学时间尺度的重要一步。在最新一期《光学》期刊上,来自多个研究机构的团队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镱离子光钟中具有超稳定频率的激光。图片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优瑞科网站光钟利用激光精准激发原子,使其在特定能级间跃迁。这些跃迁会产生极其稳定的频率,就像钟表里的“滴答声”,可以用来计时。由于光钟种类众多
“宇宙从未许诺会向我们袒露所有奥秘。”——这是美国天文学家薇拉·C·鲁宾在自传序言中留下的感慨。而今,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天文台——薇拉·C·鲁宾天文台(以下简称“鲁宾天文台”)即将睁开“眼睛”,为人类揭开更多宇宙奥秘。这座耗资8.1亿美元的天文台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能源部运营,坐落于智利帕穹山伊尔佩恩峰,预计今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沐浴在晨曦中的鲁宾天文台。图片来源:现代工程奇迹网站英国《自然》网站在6月12日的报道中指出,这个搭载了人类迄今最大数字相机的“宇宙之眼”将引领科学家迈入激动人心的天体探测新
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称,他们“绘制”了一种创新细胞图谱,首次揭示了癌症进化中一个极其关键角色——“染色体外DNA”(ecDNA),其可预测突变的致癌基因如何重塑DNA结构,进而改变肿瘤微环境。这项成果为未来精准医疗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领导这项研究的主要人员。图片来源: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过去十年间,科学界逐渐认识到一种曾被忽视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外的小型DNA分子在癌症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ecDNA的环状结构违反了传统生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化学家在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展示了RNA在早期地球环境中如何自我复制,这一过程被认为是生命起源的关键。该成果为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见解,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最早的生命形式中,遗传信息是由RNA链携带并复制的,直到DNA和蛋白质出现并取代其地位。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重现这种简单而原始的RNA复制过程一直是个挑战,因为RNA倾向于形成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阻碍了其自身的复制。从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液态盐水脉环绕着水冰中的固体冰晶,RNA分子可以在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