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近日,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伦敦玛丽皇后大学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取得一项重大突破——“高分辨率触觉感知机器手实现类人适应性抓取”,该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上。人的手部具有结构高度复杂、功能极为精密的特点,由27块骨骼和34块肌肉组成,提供了24个自由度的灵活性。人在拿取物体时涉及“触觉反馈”与“运动功能”两大能力:触觉反馈包含运动觉(通过肌肉、肌腱和关节感知力量)与皮肤触觉(通过皮肤感知接触状态、纹理、温度、摩擦力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柔性发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超高效的新型柔性发电薄膜材料。这种材料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其功率密度创造了硒化银基柔性热电器件所有已报道同类材料的最高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柔性可穿戴发电器件应用展示目前,像智能手表、手环这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很快,但它们大多靠电池供电。电池需要经常更换或充电,限制了这类设备的普及。热电技术可以直接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能,具有安全环保、无须机械部件等优势
太阳暗条是如何爆发的?记者9日获悉,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基于我国“羲和号”卫星和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46.5纳米极紫外太阳成像仪等设备的最新观测,揭示了太阳表面小尺度磁活动引发大规模太阳暗条爆发的新途径。这一成果近日刊发在《天体物理学报》上。“羲和号”卫星和46.5纳米极紫外太阳成像仪捕捉到的巨型暗条下方的多次微小暗条形成与爆发。(A)宁静时期巨型暗条下方有微小暗条出现;(B) 受到微小暗条扰动后,激活的巨型暗条在H多普勒图中显示明显蓝移;(c1-c4): 在小尺度光球磁通对消后,三次微
6月8日,我国自主研制中国首台全国产化超大直径下沉式竖井掘进机“二公竖盾1号”在江苏省常熟市下线。该装备改变了盾构机始发井、接收井的传统人工开挖施工方法,大幅提升掘进速度、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二公竖盾1号”由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整机重量达160吨,配备1600千瓦大功率驱动系统,采用全密封高承压设计,具备100米最大开挖深度和80兆帕岩石破碎能力。该设备创新性地将开挖、出渣、支护、导向等功能集成为一体,采用垂直向下掘进模式,通过淹水式施工工艺实现主机水下作业,并具备10—18.4米
在探索宇宙生命奥秘的征程中,科学家再次获得突破性发现。由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麻省理工学院及荷兰莱顿大学组成的国际团队,利用天文望远镜阵列,在恒星周围的行星形成盘内首次检测到罕见的甲醇同位素信号。这一进展为破解生命形成之谜提供了关键钥匙,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行星形成盘围绕一颗年轻恒星旋转(艺术图)。图片来源: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距地球330光年的年轻恒星HD 100453——这颗恒星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6倍,周围环绕着炽热的行星形成盘。借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姚永刚、张登峰带领团队,携手解析了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脉络丛在发病早期的细胞和分子病理变化特征,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有望推动早期干预策略的研发。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上。人的大脑时刻处于脑脊液的保护之中。脉络丛是脑脊液的分泌组织,也是血液—脑脊液屏障,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患者中,脉络丛体积会显著增大,且年轻健康小鼠脑脊液移植能改善老年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认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