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智慧科普 科普专题 品牌活动
5月29日凌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制图:荆晓青 图片素材由AI生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韩思远介绍,天问二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实施行星际取样返回任务,计划对小行星2016HO3开展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并飞至小行星带对311P主带彗星开展科学探测活动。任务以采集小行星样品并返回地球作为成功标志。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包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提出了一种具有突破潜力的新技术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种新型电池原型装置,其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可达当前电动汽车所用锂离子电池的三倍以上。该成果有望推动交通方式向电动化迈进。相关研究成果于27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就电池的储电量而言,在给定重量下,其容量已接近物理极限。这一瓶颈问题对能源创新及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构成了严峻挑战。此次的新电池是一种燃料电池。其通过补充燃料实现能量再生,而非依赖外部充电。该电池的燃料为液态金属钠,这是一种价格低廉且资源丰
“这种形制的龙首从来没有出现过,现在就在大家面前。”5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勇展示了复原的唐代龙首的全景视频。龙首双耳耸立,头顶六髻,勇猛威严,为中国龙形象增添了新的类别。2024年10月底,位于河北雄安的古州城遗址出土了两个龙首,被命名为9号和10号龙首。11月3日,龙首被送到了实验室考古方舱。唐代的陶质龙首存世量极少,考古发掘出土的更是罕见。团队随即对其开展了研究修复工作。“我们用科技手段给龙首做了‘
基于微型LED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提供了破纪录的随机数生成速度,有望大幅提升数据安全性。图片来源: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由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科学家联合主导的研究团队,研发出迄今基于国际基准最快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QRNG),其随机数生成速度超其他QRNG近千倍。这一突破将为医疗、金融、国防等依赖高等级数据安全的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光学快报》杂志。研究团队表示,现有大多数随机数生成器都是“伪随机数生成器”,虽表面呈现随机性,实则存在可破解的数学规律,
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树蛙物种——墨脱树蛙。这一研究成果由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南大学、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上。发现于西藏墨脱县的全新树蛙物种——墨脱树蛙。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摄研究团队在素有“西藏秘境”之称的墨脱县,于海拔500至1700米的山区开展深入调查。最初,这些树蛙个体被归为已知的“双斑树蛙”。然而,通过严谨细致的形态学特征比对和尖端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科学家们揭开了其“
来自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首次测量了束缚在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中胶子的分布特征。这一结果是理解胶子场分布的重大进展,将有助物理学家对胶子进行成像。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GlueX 探测器系统。图片来源:杰斐逊实验室胶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负责介导强相互作用。它将夸克结合在一起,形成位于普通物质原子中心的质子和中子,是维系原子核结构的“胶水”。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立质子或中子内胶子的分布,对于胶子在原子核内的表现仍知之甚少。过去40多年来,科学家发现,当夸克处于原子
山西科普网是一个集原创数字化作品传播、科普活动展示、科普资源库下载、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网站,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合作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科技新闻网 深圳科普网 山西科技展教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TEL
0351—7041988
地址/ADDRESS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晋祠路23号